中国发布丨黑客盗取、"内鬼"泄露……你的个人信息这样被获取、倒卖并进行下游犯罪
中国网8月10日讯(记者 张艳玲)记者从公安部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2021年和2022年,公安机关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案件数同比均快速上升,案件涉及政府、医疗、教育、房地产、物流、电商等多个行业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信息获取、倒卖和下游犯罪三大环节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大量涉网违法犯罪的上游犯罪。
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滋生“呼死你”等黑灰产业
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政委孙劲峰告诉记者,以公民个人信息为核心,还滋生出电信诈骗、骚扰电话、抢号抢票、网络水军、“人肉搜索”、“呼死你”、“薅羊毛”等一系列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黑灰产业。
(相关资料图)
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法复杂多样,假冒电商客服骗取信息、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信息、行业“内鬼”泄露信息、手机APP非法采集信息等。犯罪链条环环相扣,窃取、倒卖、推广、洗钱、加工等分工明确,形成了庞大的“地下大数据”产业。
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然成为黑灰产业的“孵化器”和“瞄准镜”,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益和财产安全,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。”孙劲峰说。
公民个人信息被获取、倒卖并进行下游犯罪
孙劲峰表示,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有信息获取、倒卖和下游犯罪三大环节。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技术、内鬼、APP非法采集、骗取或收买等方式,非法获取互联网上即时通讯、电子邮箱等应用软件传输的个人信息,政务、商务、社交等网络平台存储的个人信息,行业内部信息系统搜集的个人信息和公民持有的个人信息。
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,接下来会流转到信息买卖中间商手中。他们有的打着行业信息交流的旗号组建即时通讯群组,自称为“查档”中介,根据客户需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;有的在互联网上搭建售号平台,倒卖微信、QQ、微博、小红书、抖音等各类网络账号,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。
非法获取的信息最终用途,一方面是为网络水军、网络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银行卡、虚拟身份等物料支撑;另一方面是为电信网络诈骗、敲诈勒索等提供精准靶心。整体来看,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大量涉网违法犯罪的上游犯罪。
重拳出击,破案3.6万起,抓获嫌犯6.4万名
孙劲峰表示,公安部自2020年以来每年组织“净网”专项行动,依法重拳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,累计侦破案件3.6万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6.4万名,查获手机黑卡3000余万张、网络黑号3亿余个,近3年来破获案件数量和抓获人数连续突破新高。
公安机关侦破一批利用木马病毒、钓鱼网站、渗透工具、网络爬虫等黑客手段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,重拳打击行业“内鬼”。2020年以来,公安机关共抓获电信运营商、医院、保险公司、房地产、物业、快递公司等行业“内鬼” 2300余名;锚定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点网络平台,抓获了一批数据中间商和物料供应商。公安部侦破窃取、贩卖快递信息案件206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844名,其中快递公司内部人员240名;针对“AI换脸”导致群众被欺诈的问题,公安机关侦破相关案件79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。
公安机关提醒公众,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;有关企业要规范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;相关从业者不要违规收集、倒卖公民个人信息,切记“莫伸手,伸手必被捉”。下一步,公安机关将持续依法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,防风险、保安全、护稳定、促发展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编审:蔡晓娟
标签: